谁能想到,曾经年销百万的 “国民神车” 宝骏,去年销量居然跌到了 4.3 万?
这几年它也不是没折腾,跟大疆合作智驾、推新车型,可销量就是扶不上来,眼看就要在新能源赛道掉队了。
但最近宝骏突然放出个大招,要把华为智驾装到 10 万级的新车上,这一下倒让人摸不准了,之前连大疆都没救回来的颓势,华为智驾真能帮它翻盘?
华为智驾要装到 10 万元级的宝骏车上,这事一出来争议不少,有人觉得是双赢,也有人满是怀疑,咱慢慢聊透。
或许有人会说:“华为这是自掉身价吧?之前合作的都是问界、奥迪这些高端品牌,现在跟宝骏搭伙,就不怕把‘高端智驾’的招牌砸了?”
这话不是没道理,毕竟华为乾崑智驾之前在豪华智能车的搭载份额都到 53.2% 了,突然下沉到 10 万级市场,确实容易让人担心品牌形象。
展开剩余79%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法雷奥中国的顾剑民说得挺实在,高端供应商和低价品牌合作,未必会拉低形象,反而能搞技术平权.
就像英特尔,既给几万块的高端电脑供酷睿 i9,也给几千块的入门机供赛扬,没人觉得酷睿掉价。
而且华为要的是 “汽车界 Intel” 的地位,让 “华为智驾” 不管装在啥价位的车上,都成消费者买车的硬指标,这思路其实挺长远的。
又有人会质疑:“宝骏之前跟大疆合作智驾也没起来,这次换华为就能翻身?毕竟它销量从 2017 年 100 万跌到 2024 年才 4.3 万,底子太差了吧?”
这话戳中了宝骏的痛点,之前几次智能化尝试确实没扭转颓势,难免让人不放心。
但这次合作跟之前不一样,华为智驾的江湖地位可比大疆在车载领域的影响力大 。 截至今年 8 月,华为乾崑智驾累计装车都超 100 万辆了,问界、阿维塔这些合作品牌都靠它打开了市场。
而且宝骏背后还有上汽通用五菱的体量撑着,2024 年总销量 154 万辆,新能源就卖了 80 万辆,能给华为提供海量用户和路况数据。
反过来华为的技术又能帮宝骏打造 “10 万级车有 30 万级智驾” 的亮点,这种互补性是之前和大疆合作没有的。
还有人会问:“华为之前说 30 万以下的车负担不起它的智驾成本,现在 10 万级就能装,是不是减配了?这智驾能好用吗?”
确实,余承东去年还说过成本高的问题,现在突然下探,难免让人怀疑质量。
但梅松林分析师提到一个关键 ,华为在高端市场卖得多了,智驾系统的成本已经降下来了,而且为宝骏做的是适配 10 万级市场的方案,不是简单减配。
顾剑民也说了,高阶智驾下探是必然趋势,只是需要过程,现在 15 万级的智驾车型已经开始 “内卷”,10 万级的虽然是新尝试。
但华为肯定得保证基本体验,不然砸的是自己的招牌,毕竟它还指望靠宝骏的海量数据迭代算法呢,不可能搞个 “残次品” 应付。
也有人会担心:“就算华为智驾给力,宝骏自己的品控、服务跟不上咋办?到时候消费者买了车,智驾好用但小毛病不断,照样卖不动。”
这种担心太真实了,叶正平就特意提醒,要是宝骏只把华为当 “高级配件商”,自己不补三电、底盘、服务这些短板,最后肯定会透支市场期待。
不过反过来想,宝骏这次是 “背水一战”,华境 S 还承载着上汽通用五菱摆脱低端定位的希望,它没理由不珍惜这个机会 。
上汽通用五菱今年 1-8 月销量都快 100 万了,营收、利润也在涨,有能力帮宝骏提升品控和服务。
而且华为肯定也会盯着,毕竟合作车型的口碑也关系到它智驾的名声,不会放任宝骏拖后腿。
最后还有人会琢磨:“华为跟宝骏合作,到底是真心帮宝骏,还是就想拿它的用户数据和市场份额?万一数据拿到了,后续就不管宝骏了咋办?”
不能说华为没自己的算盘,它确实需要宝骏覆盖的复杂路况数据来迭代算法,也需要靠宝骏提升智驾装车量,帮车 BU 巩固盈利(毕竟 2024 年才刚扭亏)。
但商业合作本就是互相成就,华为要数据和份额,宝骏要技术和品牌提升,只要双方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,合作就不会轻易黄。
而且华为要做 “汽车界 Intel”,就得保证每个合作品牌的车型都能稳住口碑,不然以后谁还敢跟它合作?
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的长期战略,华为也得帮宝骏把产品做好。
其实说到底,华为和宝骏的合作,不是 “谁救谁” 的问题,而是能不能把 “技术下沉” 和 “品牌向上” 拧成一股劲。
华为得把智驾成本控制好、体验做扎实,宝骏得补好自己的短板、借势打响口碑。
成了,就是 10 万级智驾市场的标杆;不成,也给行业提了个醒,技术再好,也得跟品牌、品控、服务配套才行。
现在就看华境 S 能不能交出一份让消费者满意的答卷了实盘配资官网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翻翻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